日前舉辦的IMS Asia Pacific 國際電音高峰會太平洋亞洲會議的報導,討論到亞洲各國的電音產業現況,其中當然也少不了台灣的電音產業現況介紹。
從老外與周邊國家的觀點看台灣,究竟是如何呢?
跟著AES一起深入了解:IMS ASIA- PACIFIC :聚焦台灣
加入我們! AES – ASIA ELECTRIK SOUND
台灣是一個位在中國東南沿海人口稠密的島嶼,雖然其島嶼面積小於鄰國,但台灣擁有龐大且有力的文化可以提供。
台灣自認為是在亞太平洋地區電子音樂早期(初期)的接受者,主辦ROAD TO ULTRA及其他知名的派對,在早期,這個國家就讓自己以對於國際化人才在亞洲巡迴的停靠站聞名。當電子熱潮爆發時(在文化與財政兩者),台灣提出投機機會給國際知名電音品牌,例如ULTRA ,在這個特別的地區進駐提供邀請大咖DJ演出的機會,並聲稱擁有一個有價值的股權。
特別的是,台灣是大型地下音樂的家園。由於其早期對電子音樂的熟悉,很多台灣人才開始培養他們在音樂方面的興趣,並幫助建立在地音樂文化的基礎。因此,地下夜店如Korner ,也已經開放,繼續支持在地與全球的人才,並延續在電子音樂與日俱增的利益。
主要的大型音樂節:
Road to Ultra Taiwan
Spring Scream 春天吶喊
2F White Party白色派對 (場地疑慮而取消)
SpringWave Sunset日落春浪電子音樂節
著名夜店:
Elektro
OMNI
Korner
Myst
Room 18
台灣著名的DJ:
DJ Cookie
Junior
Noodles
DJ Mykal

主要的問題和限制:
對於大型國際演出費暴漲,且國外與台灣之間音樂之間有著極大的差異,所以台灣在國際間尚未被視為一個優先選擇。
不像其他周圍的地區,在台灣,對電子音樂的興趣與日俱增下,政府並沒有提出重要的決策,儘管經常的以及罕見的許可問題,台灣面臨的主要挑戰不是來自權威的存在.相反的,在不久的將來,有許多的問題台灣將會需要去跨越以及克服,這將是個挑戰超出他們的預料之中.
雖然台灣已經公開地歡迎電子音樂許多年,自從電子音樂文化在西方起飛,大咖DJ的演出費已經暴漲,成功地敲大咖DJ來台灣表演是件非常困難的事。
此外,在電子音樂方面台灣也尚未認定自己是個全球玩家,也不夠國際化,在國際電音圈我們需要支出高額的演出費但是低優先等級⋯⋯
台灣現在面臨的挑戰就是需要尋找方法去避免被國際電音圈忽視!
延伸閱讀
華語 vs. 歐美 – 電音創作大不同!
筆者為: Guan (AES Crew)
加入我們 AES – Asia Electrik Sound
歡迎轉載,但是要記得註明來源與網址哦
謝謝分享!
讚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