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台灣活動圈的話題都是圍繞著電子音樂市場,連一些針對中老年舉辦藝文演出的單位都想跳進來分一杯羹,但同時卻還是一堆媒體不斷地將EDM文化給妖魔化,只因為他們可悲的商業考量以及對事情的不了解所造成的刻板印象。

在這裏,我們切入反對者的角度來作深入理解與探討。

AES提醒各位:保持理性冷靜的客觀角度來觀看思考哦!

加入我們! AES – Asia Electrik Sound

粉專Banner 820px312px -01
2017 Arcadia Taiwan – Invasion 大蜘蛛重裝來襲,即日起開始售票!

 

家長證明電音是反社會的象徵 音樂節破壞了電音文化?

只要電子音樂出現在任何音樂節或者在任何舞台上被播放出來時,總是能誘惑好幾百人、幾千人、甚至是萬人共襄甚舉!儘管參加的人數都已經超出眼睛能看到的範圍,日前卻有國外學者指出,音樂節將會是造成電音文化衰落的原因之一,更有國外學者指出,電音文化不但會讓青少年的心智走偏,更有可能會導致整個社會價值觀偏差;甚至有國外家長認為,電音文化是一種反社會的象徵

日前以美國,賓西法尼亞洲,蒙太奇山,蒙太奇水上樂園電子音樂節有參加的家長的說詞來參考。

家長A:蒙太奇水上樂園借場地舉辦了為期4天的毒品趴狂歡,有赤裸裸的人們到處撒尿,氯化的水加上一群人泡這樣幾天的水,我可不想把腳放進水裡消暑,我愛蒙太奇,但因為以上種種,我想我已經感到失望了。

家長B:只有看到跟聞到你就會相信那不是一般人該去的地方,一群人跟一群人親熱,還無限制的喝酒,甚至還有…一個男人只穿一條丁字褲,這是什麼樣的音樂節?

家長C:至少這場音樂節沒有人死亡,大部分音樂節被人拿來當作負面參考的莫過於發生在紐約的一場演唱會(這裡指的是Woodstock1999,詳情請見科切拉藝術音樂節第一章),人們正在虛擬不必要的猜測。

不得不承認幾個事實,大部分的音樂節都是在夏季,就算是一天的節日就能夠帶動的娛樂性以及經濟價值是一般人無法預估的(請見 Ultra Japan經濟學),也有學者指出音樂節帶動的不只幫助電音文化的助長,同時讓曾經被視為禁忌文化的DJ、舞蹈與瑞舞(Rave)漸漸出頭,雖然大部分的人還是無法接受這樣的文化,但可以確定的是電音以固然成為新的流行文化。

延伸閱讀:誰說警察不能一起Party的柯P於源音樂節親自DJ

11209481_1423060961355412_475148210167897674_n-2


瑞典皇家軍樂隊演奏知名電音舞曲Don’t You Worry Child

俄羅斯警察合唱團也演唱這首得到葛萊美獎的電子舞曲


以下是國外的學者們提出幾個音樂節對於電音的爭議點

音樂系統的疏失:

“有多少人去了音樂節能夠正確地呈現電子舞曲?"學者在這裡指的是大部分的音樂節的音響沒有辦法做到比一般室內派對或夜店音效來的好,甚至需要有專業人員一直來回檢查才能確保音質。

DJ結構:

一場音樂節的美妙之處在於它的票價的價值,參加的人不是只有為了那一兩位的DJ而來,一定都是幾十個的,這種結構變化已經大大改變了什麼曾經是DJ的標準規定,DJ的每一場表演已經被限制於一小時上下DJ們不得不互相使用彼此的歌曲互相炒作,藉此讓聽眾們有更多的聽覺上的享受,DJ已經不限於傳統的打延長戰,甚至從舞台後面直接面對群眾們,DJ們能為聽眾們充分發展自己一套的音樂之旅。

就像Tiesto的轉變,從早前玩Trance起家影響了電音市場,也被譽為Trance傳奇之一,甚至在早期的Tiesto每次表演一場要放至少兩小時以上的時間,現在,在典型的音樂節裡的主舞台,他表演不會超過1.5小時,甚至放的歌曲幾乎是以主流商業曲風為主。

市場壟斷:

就一般人知道的典型音樂節像是Coachella, EDC, Ultra, Tomorrowland等等之類的,十之八九都能請到大家耳熟能詳的DJ,地點幾乎也沒更換,只有增加在各國不同地方的表演,學者認為這已經失去每個音樂節當初的特色與原創性,典型的音樂節已經只是"炒作“百大DJ的集結並把人群吸引過來。

參加音樂節的群眾:

看似永無止境的爭議,學者指出了最後一項爭議是關於年輕人的議題,由於大部分的音樂節都是在周末,這讓年輕人參加派對找到一個好時機,到現場不太關心實際的音樂,反而還促進了危險藥物的成長。

儘管國外學者或者國內學者的確道出了幾個問題或爭議點,但很明顯的⋯

他們並不了解"電子舞曲文化"與"音樂節文化"的不同之處,甚至還將非法藥物這頂大帽子硬生生地扣在電音文化上!

雖然電音與音樂節文化相互交織明確,一個是音樂文化而另一個已經成為電音迷的節慶文化。音樂節接受了電子舞曲並幫助電子舞曲從地下推廣至大型舞台,學者認為廣泛的知名度已經屈從於商業化,而不是提供藝術上的體驗。

至於藥物問題:會使用非法藥物的人,就算只有交響樂還是佛經可以聽,他們也還是會用藥,然而被媒體攤在陽光下檢討的卻是99.99%不使用藥物的人,而非現行法規對於藥物管制無效等體制問題,甚至還很奇妙的把『音樂曲風』給牽扯在內,這樣跟檢討被害人有什麼不一樣?

試問:被強暴者反而被拉出來檢討,這樣對嗎?


荷蘭國王生日都用電音音樂節慶祝

完蛋了,看來荷蘭皇室也吸毒吧XD

Ultra Music Festival 2015 演出者名單。如此多的藝人,想必各舞台的演出時間相對也會被壓縮!
Ultra Music Festival 2015 演出者名單。如此多的藝人,想必各舞台的演出時間相對也會被壓縮!

筆者觀點:

就從早期的搖滾音樂來看,一定也經歷過家長與學者提及本文章的問題,再者,國外電子舞曲遇到的問題,也是台灣目前社會型態遇到的問題。

文中家長及學者提到最關鍵的藥物問題,筆者認為1000個人中就算有那樣的1個人,不代表那999個人也代表他的行為,並且這個比例只佔了0.1%!更何況國外的大型音樂節高達40萬人次,極少數人的個人行為,不能代表全部。

假如有個搖滾巨星有藥物問題,就可以說搖滾音樂就是反社會的象徵嗎?
頂新油品有問題,難道全世界的油品脂肪都有問題嗎?
藝術家梵谷憂鬱症自殺,那大家都不要當藝術家嗎?

延伸閱讀:超初心者也能輕鬆理解EDM到底是啥什麼是電子舞曲

反過來看台灣社會現在的問題,八仙事件的影響,政府終於重視到安全,需要制訂公平的標準、與合理的配套措施,來篩選並剔除劣質的主辦單位,才能確保派對品質、消費者權益、以及公共安全!

政府維護公共安全,是一件值得肯定的好事!

但相對的,不當政策以及沒有標準與配套措施的盲目禁止,已經讓派對產業被莫名打壓了。從海洋音樂季、乃至於白色派對臨時被迫取消,對廣大電音迷造成了多少失望!媒體毫無根據的報導,讓不了解的民眾誤解了電子舞曲最根本的定義,甚至只看到音樂節的表面將電音文化曲解成搖頭趴。

如今,要打破這樣的僵局,本身自我認知要做好,並全心支持台灣DJ的貢獻! 正是因為電音與派對產業被扣了許多大帽子,欲加之罪何患無詞;所以我們更應該要證明自己的水準,維持理性與高格調,用我們的行動與事實來證明一切,並且踴躍前往派對活動,用參加人數證明那些擔心與污名化都是莫須有的!

AES – Asia Electrik Sound 會不定時提供電子音樂的知識、新聞、時事等等的文章,讓各位能更了解電音文化以及音樂節文化,無非是要將台灣電音市場走向亞洲,邁向國際

tumblr_mddjvxiP5W1ruvl8no1_1280


generate

筆者為 YoYo (AES Crew)

加入我們 AES – Asia Electrik Sound

歡迎轉載,但是要記得註明來源與網址哦 🙂

資料來源 YourEDM DancingAstronaut

[反向觀點] 電音是反社會的象徵? 音樂節破壞了電音文化? 有 “ 3 則迴響 ”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